包括张巡、许远、南霁云、雷万春等三十六名义士,包括城内六千名大唐战士,以及睢阳城内三五万百姓。在他们对面,是包括突厥、奚等北方少数民族十几万人精兵。在此战中,中华民族总结的凭城据守战略发挥了重大作用。睢阳城在,安禄山叛军就无法染指江淮,而大唐有了江淮,就可以撑过难关。
目前还没有展现睢阳之战的电影。
睢阳之战发生在唐肃宗李亨至德元年(公元756年)。此战主要是以张巡为首的唐军与以尹子奇为首的叛军之间的战争。
在电影《目中无人》中,主角瞎子有段背景描写:那年在睢阳,瞎子还叫成乙,一把听风刀,一招楼兰斩,是你,叫醒了一个“瘟神”。
这里说的睢阳就是安史之乱期间的睢阳之战,大唐守军以七千人,对抗叛军十八万,拒守江淮要道睢阳长达十月之久,大小战斗四百余次,歼敌十二万,城破后仅存四百人,不可谓不壮烈。
睢阳之战是唐代安史之乱时期的一场重要战役,发生于唐肃宗李亨至德元年(公元756年),此战史称睢阳之战又称睢阳保卫战。这场战役主要是以张巡为首的唐军与以尹子奇为首的叛军之间的战争。
在这场战役中,张巡、许远坚守睢阳,历时10个月,前后大小数百战,共计歼敌12万人,使叛军不能南下江淮,保全了江淮,为平定“安史之乱”立下了大功。这场战役为唐朝的保全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也为收复长安赢得了时间,对于平定安史之乱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睢阳地当睢阳渠要冲,位置非常重要。至德二载(757年),安禄山死后,其子安庆绪派部将尹子琦率同罗、突厥、奚等部族精锐兵力与杨朝宗合,共十几万人,进攻睢阳。而张巡斗智斗勇,凭借高超的战术手段和高尚的品格节操以约7000士兵战胜约18万的叛军,其军事才能和英勇无畏的精神令人敬佩。
总的来说,睢阳之战的意义不仅在于其军事上的胜利,更在于它对于唐朝历史进程的深远影响,展现了唐军将士的英勇与智慧,以及保卫家园的坚定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