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慎独。
做与不做的标准在于问心无愧。
2.利他。
发在内心去帮助别人,而非由于自己的私心不去做,即便去骂、训、打,只要秉着一颗真正帮助别人的心,即可。
3.无为。
达到一定程度后,顺其自然,发于心,行于臻。
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在心理、生活、工作环境以及人际交往等方面,能较快地认识、了解和熟悉外部环境,并使主体与客体协调一致的能力素质,它主要包括:
1.心理承受能力。
2.独立生活能力。
3.人际交往能力。
4.应变能力。
要使自己真正成为生活的强者,还需要有创造能力。
创造能力素质包括:
1.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工作实际中,善于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这即是实际工作对我们的要求,也是毕业生本人顺利成长的基本条件。
2.动手操作能力。
这种能力主要表现为具有一定的文字、图表和计算机操作能力,以理工科毕业生这种能力要求更突出。
这也是检验一个毕业生创造能力优劣的重要手段。
3.组织管理能力。
把工作岗位的人力、物力、财力、时间、信息等要素科学地组织起来并有效地完成所担负的任务,这种能力不仅领导干部应具备,毕业生作为高层次的人才也应具备,这是适应新的生活方式必备的能力素质。
1、正确使用网络工具。大学生应学会利用网络获取信息,提高学习能力,同时避免沉迷于网络。
2、健康进行网络交往。网络交往应诚实无欺,不进行色情、赌博等违法活动,不侮辱、诽谤他人,应通过网络开展健康有益的活动,树立自我保护意识,避免受骗。
3、自觉避免沉迷网络。适度的上网对学习和生活有益,但长时间沉迷于网络对身心健康有害,应规划合理的上网时间,避免过度依赖网络。
4、养成网络自律精神。在网络生活中培养自律精神,自觉遵守网络道德规范,不涉足不良网站,不传播不健康内容,不参与网络暴力等违法活动。
5、遵守网络法律。认真学习网络法律知识,自觉遵守网络相关法律及管理条例,增强法律意识,做到知法、懂法、守法。
6、提升网络道德情操。自觉抵制网络色情暴力等负面信息,在网络交往中彼此真诚相对,不信谣不传谣,积极主动发声,凝聚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