霰是由冰相粒子组成,为白色不透明状,形态为球状或近球状圆锥形;冰粒则是透明的球状或不规则形。通过声音辨别,雪落地比较安静,所以常描述“雪落无声”;霰落地会反弹有声,但声音较弱;冰粒则是落地反弹有清脆声
霰的形成属于**凝华**这种物态变化的过程。
霰,又称为雪丸或软雹,是一种在特定气象条件下形成的固态降水。它通常呈白色不透明的圆锥形或球形颗粒,直径约为2-5mm。霰的形成过程涉及到高空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冰晶,这些小冰晶在下落过程中不断碰撞、增长,最终形成霰。这个过程中,水蒸气直接转变为固态的冰晶,没有经过液态阶段,这种直接从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称为凝华。
凝华是物质三态变化中的一种,它与液化(气态到液态)、凝固(液态到固态)等物态变化不同。在霰的形成过程中,凝华起着关键作用。当空气中的水蒸气在低温条件下遇到冰晶核时,会直接围绕核凝结成冰晶,随后这些冰晶在云中继续吸附水蒸气并成长,最终形成霰粒。这个过程通常发生在夏季高山地区的过冷水滴中。
霰的形成不仅是一种自然现象,也是大气科学中的一个研究课题。它不仅反映了大气中的水分状态和温度条件,还与云的物理特性和天气系统有关。因此,了解霰的形成机制对于气象预报和气候变化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霰是一种白色不透明的圆锥形或球形的颗粒固态降水,结构松散,由白色不透明的近似球状的、有雪状结构的冰相粒子组成的固态降水,直径通常在2-5毫米之间,有些可达10毫米以上,霰的直径虽然较大,但不会像冰雹那样伤害农作物。根据霰的结构和外观等特征,可以分为湿霰和干霰两类。
湿霰是由过冷却水滴围绕冻结核心凝结而成,具有较为湿润的外层,着硬地常反跳,松脆易碎。
干霰是由冰晶和雪花组成的,结构较为松散,着地后容易散开。霰通常出现在天气较冷的时候,由雪晶、冰晶混合组成。霰的降落对于农业和交通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影响,需要及时做好防范和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