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桥是连接香港、澳门、珠海的跨海大桥,它的建造成功是中国创造的世界奇迹,是中国基建狂魔的无以伦比的伟大杰作。港珠澳大桥1983年由香港建筑师胡应湘提议,在改革开放年代为了推动港澳与大陆的经济发展得到一致赞成,筹备6年,建设9年,全长55公里,经历了多少阻挠,克服了巨大困难终于胜利通车,把通行时间从3个小时缩短为30分钟。
渭源因大禹导渭而闻名。公元前205年设立县制,名首阳县,公元551年改名渭源县。境内融汇了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等三大古代文化,积淀形成了以公而忘私、变堵为疏、科学治水精神为主的“大禹导渭”文化,以互让君位、耻食周粟、抱节守志精神为主的“伯夷叔齐”文化,是黄河上游古文化发祥地之一。
由于其水甘美而得名,一说由于陂中产鱼甚美,故称渼陂。《十道志》:“地有五味陂,产鱼甚美,因名之。”
唐代时候,渼陂是一个相当大的湖,据《元和郡县志》载,渼陂“周围十四里”。当时人们常在这里泛舟游玩,著名诗人杜甫、岑参、韦庄等都常来渼陂游玩,并在他们的诗篇中留下了当年渼陂“波涛万顷堆琉璃”、“菱叶荷花静如拭”(杜甫《渼陂行》诗句)的美丽风光。宋代大诗人苏轼在陕西做官时,有朋友送给他以美味著称的渼陂鱼,诗人自从离开南方后多年没有吃到这样的好鱼了,饱食之后,挥笔写下一首《渼陂鱼》诗,盛赞渼陂鱼之美。据《郡县县志》记载:“元季以后,以陂鱼可治痔,游兵决陂取之,陂逐废,其地皆为水田。”清人冯壅笔下的渼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