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营利组织的差旅费报销标准可能因组织内部规定、项目需求、资金来源以及所在地区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一般来说,非营利组织在设定差旅费报销标准时,会考虑以下因素:
1. 交通费用:包括飞机、火车、轮船、公共汽车等交通工具的费用。这些费用通常根据最经济合理的原则来确定,例如可能规定选择经济舱位或二等座位。
2. 住宿费用:根据出差地的物价水平和出差人员的职级来确定。一般来说,非营利组织会设定一个合理的住宿费用标准,要求出差人员在这个标准范围内选择住宿。
3. 餐饮费用:可能包括出差期间的日常餐饮费用以及因公发生的宴请费用。这些费用也会根据出差地的物价水平和组织内部规定来设定。
4. 其他费用:如通讯费、市内交通费等,也可能包括在差旅费报销标准中。这些费用的报销标准通常会根据实际需要和组织内部规定来设定。
需要注意的是,非营利组织在制定差旅费报销标准时,通常会遵循合规性、合理性、节约性等原则,确保报销标准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组织内部规定,同时也要考虑到出差人员的实际需求和工作需要。因此,具体的差旅费报销标准可能因组织而异,建议查阅所在组织的相关规定或咨询相关负责人以获取准确信息。
以当年利润派发现金,但必须满足以下三个条件:(1)公司当年有利润;(2)已弥补和结转递延的亏损;(3)已提取10%的法定公积金和5%-10%的法定公益金。
第二种情况,以当年利润派发新股,但除满足第1项条件外,还要满足以下三项:(1)公司前次发行股份已募足并间隔一年;(2)公司在过去3年的财务会计等文件无虚假记录;(3)公司预期利润率可达到同期银行存款利率;
第三种,以盈余公积金转增股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