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产业。糖业即制糖产业,原料来源为甘蔗或甜菜,因其产品的体积远小于原料,因此是一种原料区位的产业,生产糖最多的国家是巴西。
印度尼西亚糖业大王——黄仲涵,
黄仲涵的故事,是一部极富传奇色彩的奋斗史。
他出生于1866年11月19日,祖籍是福建同安,家中还有两个弟弟和一个妹妹。
其父黄志信是一位常年与中外反动势力作斗争的仁人志士,曾参加了著名的小刀会起义。
起义失败后,为了逃避清政府的追捕,只得带着妻子和儿子逃亡到印度尼西亚三宝垄,开始了一段艰苦的创业之路。
黄仲涵是一个天生的商业大才,而他最大的成就便是在糖业上。
19世纪末,他接管了父亲的建源栈,并将其改组为“建源贸易有限公司”,扩大了经营范围和规模。
到了1894年,荷兰殖民政府取消了甘蔗强迫种植制度,使得甘蔗种植和制糖业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而此时印尼的甘蔗生产还是以小规模的手工作坊为主,效率低下,质量不高。
继承了父亲敏锐市场洞察力和前瞻性战略眼光的黄仲涵,很快便发现了甘蔗制糖行业的巨大潜力和市场需求。
他开始更改建源贸易的投资方向,控制着大量资本流入甘蔗种植园,并先后收购了5座万吨产量级的糖厂。
紧接着,他利用黄家在中国和印尼之间的贸易网络,进口了大量的中国籍劳工,为自己的甘蔗园提供了充足的人力资源。
在基础布局完成之后,他又花高价聘请外国专家和引进先进设备,大幅提高了蔗糖的产量与质量。
一系列的举措,使他的建源贸易,成为荷属东印度群岛最大的蔗糖企业。
至此,黄仲涵和他的建源贸易正式确立了以糖业为主,多元化发展的经营策略。
到1918年,建源贸易旗下拥有了9家现代化的糖厂,在印尼国内占据了一半以上的市场份额,糖产量占华侨糖业总产量的57%,一年之内就赚取了5000万荷兰盾的利润,创造了糖业史上的奇迹。
黄仲涵本人也一度被誉为“印尼糖王”或“亚洲糖王”。
1/4 花生洗净放锅加少许盐煮,红薯洗净去皮切成片放蒸锅里蒸熟压成泥。也可以用微波炉把红薯烤熟

2/4 蒸熟的红薯用勺压成泥,然后按1:1的比例加入糯米粉,然后把红薯泥与糯米粉揉成糯米团

3/4 揉好的糯米团分成若干份,滚圆、中间用小勺按扁,然后再次放入蒸锅里蒸熟

4/4 煮好的花生,我们去掉壳,然后敲碎,如果有白芝麻,加些白芝麻增加香味,红糖适量加适量水,小火煮成较为浓稠的糖浆,蒸好的红薯丸子上放入备好的花生末,将糖浆浇在糯米团上就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