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大全> 列表
孔子楷木像现存何处
时间:2025-05-13 05:24:21
答案

孔子的楷木像现存于山东曲阜孔庙。楷木像是祭祀孔子的标志之一,也是文化遗产之一。相传,楷木是孔子教学时所使用的木板,孔庙里的楷木像以此命名,意在表彰孔子的教育智慧。这尊楷木像高1.83米,重5吨,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孔子楷木像,呈坐姿,神态庄重,让人肃然起敬。这尊楷木像不仅是孔子教育思想的象征,也是曲阜文化的代表,所以每年有数以万计的人前来瞻仰。

孔子格言长句
答案

孔子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他的思想和言论对中国及东亚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下是一些孔子的长句格言:

1.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句话是孔子的一句名言,也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它告诉我们要尊重他人,不要以自己的意愿去伤害别人,这也是一种做人的基本道德准则。

2.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这句话表达了孔子对于学习的态度和对于人际交往的看法。他认为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而且应该坚持不懈;同时,他也认为与人交往应该真诚、友善,不因为别人的不了解而生气。

3.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这句话表达了孔子对于知识和兴趣的看法。他认为,仅仅知道一件事情并不如真正喜欢它,而真正喜欢它也不如以它为乐。这句话鼓励我们要培养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从而更加深入地了解和体验生活

4.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这句话表达了孔子对于学习和人际交往的态度。他认为,在与人交往中,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老师,我们应该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对于他们的缺点则要进行反思和改正。

5.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这句话表达了孔子对于人际关系的看法。他认为,君子在人际交往中能够保持和谐,但同时也能保持自己的独立思考和见解;而小人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和谐,但缺乏真正的思想和见解。这句话鼓励我们要保持独立思考,同时也要尊重他人的不同意见

以上是一些孔子的长句格言,它们涵盖了孔子的思想、道德、学习、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内容,对于我们的人生和成长都有着重要的启示和指导作用

孔子求学文言文原文
答案

以下是《孔子求学》的文言文原文:

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其先宋人也,曰孔防叔。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祷於尼丘得孔子。鲁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字仲尼,姓孔氏。

孔子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孔子年十七,鲁大夫孟釐子病且死,诫其嗣懿子曰:“孔丘,圣人之后,灭于宋。其祖弗父何始有宋而嗣让厉公。及正考父佐戴、武、宣公,三命兹益恭,故鼎铭云:‘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循墙而走,亦莫敢余侮。饘于是,粥于是,以糊余口。’其恭如是。吾闻圣人之后,虽不当世,必有达者。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吾即没,若必师之。”及釐子卒,懿子与鲁人南宫敬叔往学礼焉。是岁,季武子卒,平子代立。

孔子贫且贱。及长,尝为季氏史,料量平;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由是为司空。已而去鲁,斥乎齐,逐乎宋、卫,困於陈蔡之间,於是反鲁。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鲁复善待,由是反鲁。

鲁南宫敬叔言鲁君曰:“请与孔子适周。”鲁君与之一乘车,两马,一竖子俱,适周问礼,盖见老子云。辞去,而老子送之曰:“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吾不能富贵,窃仁人之号,送子以言,曰:‘聪明深察而近於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孔子自周反鲁,弟子稍益进焉。

孔子年三十五,而季平子与郈昭伯以斗鸡故,得罪鲁昭公,昭公率师击平子,平子与孟氏、叔孙氏三家共攻昭公,昭公师败,奔於齐,齐处昭公乾侯。其后顷之,鲁乱。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

景公问政孔子,孔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景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岂得而食诸!”他日又问政於孔子,孔子曰:“政在节财。”景公说,将欲以尼溪田封孔子。晏婴进曰:“夫儒者滑稽而不可轨法;倨傲自顺,不可以为下;崇丧遂哀,破产厚葬,不可以为俗;游说乞贷,不可以为国。自大贤之息,周室既衰,礼乐缺有间。今孔子盛容饰,繁登降之礼,趋详之节,累世不能殚其学,当年不能究其礼。君欲用之以移齐俗,非所以先细民也。”后景公敬见孔子,不问其礼。异日,景公止孔子曰:“奉子以季氏,吾不能。”以季孟之间待之。齐大夫欲害孔子,孔子闻之。景公曰:“吾老矣,弗能用也。”孔子遂行,反乎鲁。

孔子年四十二,鲁昭公卒于乾侯,定公即位。定公之五年夏,季平子卒,季桓子立。季桓子季孙斯也,其父死,时季孙肥为卿,将受鲁之政,桓子行父事之。季孙肥卒,桓子立。及定公五年,季氏将堕三都,於是叔孙氏先堕郈。季氏将伐费,公山不狃、叔孙辄帅费人以袭鲁。公与三子入于季氏之宫,登武子之台。费人攻之,弗克,入及公侧。孔子命申句须、乐颀下伐之,费人北。国人追之,败诸姑蔑。二子奔齐,遂堕费。将堕成,公敛处父谓孟孙:“堕成,齐人必至于北门。且成,孟氏之保鄣,无成是无孟氏也。我将弗堕。”十二月,公围成,弗克。

定公十三年春,齐侯帅师伐鲁,及成,孟孺子泄为右。鲁师败绩。齐人获成子。季桓子谓其宰曰:“夫子为政必霸,寡人虽不肖,必有所成。今夫子治而乱,吾将从子。”辞。

孔子遂适卫,主於子路妻兄颜浊邹家。卫灵公问陈於孔子,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明日,与孔子语,见蜚雁,仰视之,色不在孔子。孔子遂行,复如陈。

夏,卫灵公卒,立蒯聩之子辄为君,是为出公。六月,赵鞅内太子蒯聩于戚。秋,卫出公辄奔鲁。

鲁哀公三年,孔子自陈入蔡。秋,齐景公卒。

明年,孔子自蔡如叶。叶公问政,孔子曰:“政在来远附迩。”他日,叶公问孔子於子路,子路不对。孔子闻之,曰:“由,尔何不对曰‘其为人也,学道不倦,诲人不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去叶,反于蔡。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问於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他日,子路行,遇荷丈人,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以告,孔子曰:“隐者也。”复往,则亡。

孔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楚救陈,军于城父。闻孔子在陈蔡之间,楚使人聘孔子。孔子将往拜礼,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孔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子贡色作。孔子曰:“赐,尔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曰:“然。非与?”孔子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孔子知弟子有愠心,乃召子路而问曰:“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於此?”子路曰:“意者吾未仁邪?人之不我信也。意者吾未知邪?人之不我行也。”孔子曰:“有是乎!由,譬使仁者而必信,安有伯夷、叔齐?使知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干?”

子路出,子贡入见。孔子曰:“赐,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於此?”子贡曰:“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夫子盖少贬焉?”孔子曰:“赐,良农能稼而

推荐
© 2025 觉好知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