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庵是三大悲戏之一。《桃花庵》是经典的评剧剧目,在平调落子中亦有此剧目。该剧讲述了桃花庵内尼姑陈妙禅与秀才张才相恋,不久张才病死庵内,妙禅生一子,用张才生前蓝衫包裹,托王桑氏抱出庵外,被本城知府苏昆买去为子;16年后张才之妻窦氏发现王桑氏所卖蓝衫乃当年丈夫穿用之物,又得知苏知府之子为妙禅所生后的曲折故事。
桃花庵的原文是: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
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车尘马足贵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若将富贵比贫贱,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
别人笑我忒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寅,他是明朝著名的文人、画家和书法家。这首诗表达了他对桃花的热爱和追求自由、闲适生活的情感。
讲解: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这两句描述了一个地方,一个满是桃花的幽静之处。在这个地方有一座小庵,里面住着一个自称为桃花仙的人。这个人以种桃树和摘桃花为乐,用这些桃花来换取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这两句描绘了桃花仙的日常生活。他常常在醉酒之后坐在桃花树下休息,或者在花下入睡。他过着半醒半醉的生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这两句表达了他的生活态度。他宁愿老死在桃花和美酒之间,也不愿在达官显贵面前屈尊逢迎。他讨厌权力和财富的追求,更喜欢自由和闲适的生活。
“车尘马足贵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这两句进一步表达了他的生活态度。他视富贵和权力为尘土,视自己为贫贱之人。他认为自己与美酒和桃花有缘,而不是与权力和财富有缘。
“若将富贵比贫贱,一在平地一在天。”这两句是他对贫富差别的看法。他认为贫贱和富贵是天壤之别,无法相提并论。
“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这两句表达了他对贫贱生活的看法。他认为虽然贫贱之人没有权力和财富,但是他们却可以拥有自由和闲适的生活。而那些追求权力和财富的人虽然可以获得驱驰之乐,但是却无法拥有自由和闲适的生活。
“别人笑我忒疯颠,我笑他人看不穿。”这两句表达了他的自我认知。他认为自己是一个与众不同的人,因为他的想法和行为都超越了世俗的限制和约束。他认为自己不被世人所理解,是因为世人看不透他的内心世界。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这两句表达了他对历史和现实的看法。他认为历史上那些曾经显赫一时的豪杰们最终都化为尘土,他们的墓地现在都被锄作了田地。这表明了他对名利和权力的淡漠和不屑一顾的态度。
总之,这首诗表现了作者唐寅对自由、闲适生活的热爱和追求,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历史和现实的看法以及对贫富差别的认识。
桃花庵歌全诗原文:
桃 花 坞 里 桃 花 庵 , 桃 花 庵 下 桃 花 仙 。
桃 花 仙 人 种 桃 树 , 又 摘 桃 花 换 酒 钱 。
酒 醒 只 在 花 前 坐 , 酒 醉 还 来 花 下 眠 。
半 醒 半 醉 日 复 日 , 花 落 花 开 年 复 年 。
但 愿 老 死 花 酒 间 , 不 愿 鞠 躬 车 马 前 。
意思:桃花坞里有桃花庵,桃花庵下有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了桃树,又折下桃花枝去抵酒钱。
酒醒了也只是坐在桃花前,喝醉了就要在桃花下睡觉。
日复一日的在桃花旁,年复一年的酒醉又酒醒。
不愿意在华贵的车马前弯腰屈从,只希望在赏花饮酒中度日死去。
车马奔波是富贵人的乐趣所在,而无财的人追寻的是酒盏和花枝。
如果将富贵和贫贱相比,那是天壤之别。
如果将清贫的生活与车马劳顿的生活相比,他们得到的是奔波之苦,我得到的是闲适之乐。
世间的人笑我太疯癫了,我笑他们都太肤浅。
还记得五陵豪杰的墓前没有花也没有酒,如今都被锄作了田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