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后,郭沫若担负着繁重的国家事务的领导工作。他先后担任过政务院副总理兼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主任,历史研究所第一所所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全国文联第二、三届主席,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主席,中日友好协会名誉会长等职务。
1914年1月,赴日本留学。1915年,进入冈山第六高等学校。
1918年,升入九州帝国大学医学部。
1919年,组织抵日爱国社团夏社;同年,创作诗歌《抱和儿浴博多湾中》《凤凰涅槃》等。
1921年8月,诗集《女神》出版。
1924年,完成历史剧《王昭君》。
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1年,完成论著《甲骨文字研究》《殷周青铜器铭文研究》等。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归国参加抗战,在上海主办《救亡日报》。
1938年4月,任国民政府军委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
1941年12月,写成五幕历史剧《棠棣之花》。
1942年,完成历史剧《屈原》《虎符》《高渐离》《孔雀胆》。
1943年,完成历史剧《南冠草》。
1944年写《甲申三百年祭》。
1959年,完成历史剧《蔡文姬》。
1960年1月,完成历史剧《武则天》。1969年,完成论著《李白与杜甫》。
1973年,论著《出土文物二三事》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