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蜜结晶程度与花粉来源、温度、湿度有关。蜂蜜中的葡萄糖和果糖可能会在合适的温度和湿度下结晶,且不同花的蜜晶化速度也不同。
另外,蜂蜜中是否含有结晶核也会影响其结晶程度。一般来说,新采集的蜜容易结晶,而存放时间久的蜜结晶程度较低。因此,当蜂蜜结晶时不要惊慌,只需将其加热到40℃左右,搅拌均匀即可恢复原来的黄色透明状态。
蜂蜜罐周围出现白色颗粒可能是以下原因造成的:
蜂蜜结晶:蜂蜜在低温下会发生结晶现象,使蜂蜜浓稠并形成颗粒状,但结晶的蜂蜜仍然是可以食用的。
酵母菌或霉菌生长:蜂蜜中含有天然酵母菌和霉菌,如果保存不当,它们可能会生长繁殖,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和白色颗粒。
蜂蜜受潮:蜂蜜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后,会稀释浓度,使蜂蜜变得更稀薄,并且容易滋生细菌和霉菌。
蜂蜜中含有杂质:蜂蜜在采收过程中可能混入花粉、蜂蜡、昆虫尸体等杂质,这些杂质在蜂蜜罐中沉淀后,也会形成白色颗粒。